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1979年越南刚刚完成统一本该迎来重建发展的黄金期。 然而仅仅四年后这个国家却在战火中失去了整整一代人的发展机遇。 当周边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时越南却在边境挖战壕、埋地雷。 军费开支吞噬了国家预算的30%以上北部90%的工业设施化为废墟粮食产量暴跌23%。 这场战争让越南经济倒退了40年人均GDP至今不足泰国的一半。 越南学者痛心疾首:“我们用一代人的牺牲换来的却是四十年的经济滞后。 ”
越南在1975年实现南北统一后本应专注战后重建。领导人黎笋却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全面倒向苏联疏远曾无私援助越南抗美、抗法的中国。
1978年越南与苏联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成为苏联在东南亚的“战略棋子”。 同年越南出兵入侵柬埔寨推翻亲华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构建“印度支那联邦”。
更激化矛盾的是越南对华人的迫害:16万华侨被驱逐出境财产被没收;中越边境冲突激增至1100多起越军甚至袭击中国村庄造成300多名中国边民死伤。 中国的多次谈判请求均被拒绝最终被迫发起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从广西、云南两路出击22万兵力直指越南北部。
这场仅持续28天的战争彻底摧毁了越南的工业和农业心脏地带:
战争虽短越南却未及时止损。 为维持对柬埔寨的控制和中越边境防御越南在1979-1989年陷入“两山轮战”的消耗泥潭:
越南直到1986年才启动“革新开放”战争遗留的创伤已深入骨髓:
战后越南官方长期回避这段历史民间和学者近年不断发声。
2019年越南社会科学院举行中越战争40周年研讨会首次公开承认:“这是战略短视的代价。 ”
一名越南老兵在纪念仪式上坦言:“我们以为打仗能换来强大结果只留下废墟和贫困。 ”
而对比中国1979年同样百废待兴却选择改革开放道路用4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两国相似的起点因不同决策走向截然相反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