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北京遭遇暴雨侵袭,山区暴发洪水,导致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在令人悲痛。每当华北发生洪涝灾害,网络上总会有不少人提及白洋淀,质疑为何不利用这个湖泊来容纳洪水。甚至还有人将其与雄安新区联系起来,暗示白洋淀已成为新城区的专属资源,不再发挥原本的调蓄水网功能,坐视海河水系洪水泛滥而无动于衷。
说这些话的人当中,有少数是在故意带节奏,他们否定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片面强调要保持自然的原始形态,反对通过开发利用自然来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求,这种观点是极为极端的。在保护自然生态与满足人类需求、改善生活水平之间,应当寻求平衡发展。更多的人则是关心华北地区的用水和蓄洪问题,只是对地理知识不太了解。下面就来说说最主要的两个情况:
第一,白洋淀与此次暴雨灾情严重的区域相距甚远,并且和洪水的流向也不一致,根本无法接纳洪水。
引发此次暴雨的暖湿气流,被副热带高压推到了非常靠北的位置,降雨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北京市、河北省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总之是华北地区的北部。30天降水距平地图显示,河北省东部的唐山市,南部的邯郸、邢台、衡水等地不仅没有出现暴雨,反而比往年更加干旱!即便是在北京市范围内,降水情况也不均衡,7月23日至28日这四天多时间里,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5.9毫米,算不上极端,但密云区的平均降雨量却达到了312.3毫米,暴雨主要集中在潮白河流域。而白洋淀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位于保定市和沧州市的交界处,与此次暴雨洪水所在的潮白河流域并非同一区域,直线距离相隔200公里,中间还隔着整个北京城区!
北京市的水系,隶属于海河流域的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范围,河水向东南方向流淌,途经天津中部和北部岸线入海。除了永定河有少量水道与大清河相通之外,绝大部分北京的河水都不会向南流到白洋淀这个方向。而白洋淀所属的大清河水系,基本上是向东流,通过独流减河在天津南部入海。
第二,白洋淀并非什么大型湖泊,容纳不了多少水量。华北平原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大平原,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白洋淀只不过是大平原上的一片浅洼,水深大约一米左右,能储存多少水呢?在最近十多年水量较多的时候,笔者查阅到2021年7月20日雨季,雄安新区官网显示白洋淀的储水量达到3.6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为267平方公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是世界各主要国家中最为重视且投入最多的国家。白洋淀不仅没有被人为地减少面积,反而当地一直在想尽办法对其进行保护,甚至还引入部分南水北调的水来维持湿地生态。但在大平原的地理条件限制下,原本就不可能形成大型湖泊,黄河数万年的泥沙淤积连海洋都能变成平原,又怎么可能存在深水湖泊呢?
白洋淀3亿多立方米的储水能力,平时也不可能空着等待洪水,即便是在雨季,最多也就能多容纳一亿到两亿立方米的水,这样的储水能力,对于3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河流域来说,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永定河流域有官厅水库,其最大库容量可达40亿立方米,位于河北省与北京市的交界处;北京市境内有密云水库,它是华北地区的第一大水库,在最高水位时,水深能达到40至60米,最大库容量为43.75亿立方米。连密云水库都无法容纳的洪水,又怎么能指望白洋淀呢?
我前天也探讨过,海河流域一方面常年面临干旱缺水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夏季又经常遭遇暴雨和洪水,如果能有大型的储水空间,既可以消纳洪水,又能在旱季供水,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不过,在陆地上可能已经没有办法实现了,现有的洼地面积太小,人工挖掘深水库也不现实,或许在未来技术发达之后,可以从海洋方面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