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里的高级感,说白了,就是那种高明的拿捏。《以法之名》表面上看像是在大刀阔斧地处理问题,一点情面都不讲,实际上里面藏着的分寸和分界,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才能体会得出来。
啥叫表演的高级感?洪亮、李人骏这几位,包括乔振兴,表面上是关系铁得很的老同学老朋友,按理说应该团结一心、互相撑腰,实际上他们每个人心里头的小算盘,只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看明白。
乔振兴其实在《以法之名》刚开始就以倒叙的方式先下场了,不过随着剧情推进,闪回来闪回去一折腾,发现他身上那点子劲头,多少带着点“荔枝吏”李善德的影子。
和这位从某层面来讲被自个儿害了的检察官比一比,洪亮和李人骏两个昔日同学,性格跟乔振兴可完全不搭调,整个人的气质路子截然不同。
就像李善德干“荔枝吏”那个活儿,也被我狠狠拿来调侃,丝毫没留情面。
说实话,不管咋看,乔振兴这种角色吧,理性分析下来,他肯定得是个正义方面的人物呀。
可他啊,偏偏就是头一个被扔下的那个,从孤儿寡母的视角看,这做法简直伤人心透顶,够绝情了。
要说乔振兴这仕途路上是一点看不见头,跟他一块上学的洪亮和李人骏,那俩人无论是性格还是做事的路数,可是跟他截然不同。
李人骏这人,乍一看真是做事滴水不漏,外头的人都觉得他简直没啥破绽,是那种特别刚正不阿、办事死板,遇上原则问题一点情面都不留的那类型公务员。
其实,能真正读懂李人骏心思的,还真就只有当年和他一起上学的洪亮这样的老同学。
李人骏在表面上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骨子里却总是做那些让人觉得没底线、没人情味的决定。
遇上这样的指责,搁谁心里都不好受。不过细一琢磨,身为管理者和监督者,李人骏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看着谢鸿飞把各种错事一桩桩给办下来呢?
也许像洪亮说的那样,李人骏心里头挂念的始终还是自己的前程,以后的路能不能更顺,才是他最放不下的那点事儿。
唯一算是安慰的,大概就是李人骏和绝大多数混官场的人差不多,底线可以松一点,却绝不敢碰国家的红线,咋也比那些说干商就干商、直接跳出去的程子健强点。
要是站在为人处世的角度,李人骏今天的表现,让洪亮看着就有点瞧不上;可换个视角,像张文菁那样想,碰上李人骏这样的,说不定反而算是挺幸运的事。
李人骏那点里外两副面孔,看起来还不如洪亮这股子世故加讨好劲儿,身上透着几分小人本色。
也许,像这样对自己做过的事儿毫无羞愧,倒正像眼下不少普通人在现实面前不得一低头的真状况。
一个每回遇见事儿都不愿做带头的人,总给自己留条退路,或许这才是真正能娶到江敏这样有背景姑娘的根由哦。
洪亮心里认定了“只要别犯错就行”,干啥都不追求出彩,巴不得一点责任都不摊上,这种做法已经成了他的座右铭,啥功劳都能让出去,但凡有点风险,他是绝不会主动掺和的。
可惜,这俩原本精明得不行的好兄弟,工作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一个个往上爬着去了,最后只剩下乔振兴这样的愣头青,继续给司法撑腰、为正义发声。
虽然他说得在理,可听起来总觉得少了点那种铿锵有力的鲜活感,也不太像李人骏那样懂得为自己打算。
兴许《以法之名》是打算把李人骏对乔振兴的那种冷淡劲儿刻画出来,也想让观众看懂洪亮跟乔振兴打交道时的无奈。
其实在《以法之名》这部剧里头,真没谁会真心把乔振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有那么点事一旦牵扯到自身安危或者涉及个人利益,谁也做不到豁出去牺牲自己去成全乔振兴啊。
这话既不是在发牢骚,更谈不上是在怪罪谁,这说白了就是人的天性,遇事首先考虑自家安危,趋利避害都是下意识的反应。
正因为有了这种属于人的本能和习惯反应,《以法之名》这部在别的故事里大家都像超人一样的剧,才变得暖了不少,也更像咱们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儿。
谢鸿飞这个大靠山一曝光,李人骏和洪亮之间的每一场交锋都显得特别有看头,感觉都有要封神的味道了。
可能是担心自己的扶正大计悬而未决,也可能是想想自己曾经说过的那些豪言壮语,到头来反倒成了笑话。
眼看下属谢鸿飞铁了心不肯认,眼前这个老朋友洪亮又只会打马虎眼不说实话。
李人骏这会儿实在忍不住了,脸上的伪装全卸了,心里那个着急啊,开口就要洪亮把话挑明。他是真没心情再陪着洪亮互相试探下去了。
跟老同学这么多年的交情摆在那儿,洪亮心里其实也不好受,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脱了警服去闯荡挣钱,谁还愿意被李人骏用感情绑住,砸了自己发财的好机会啊。
在东平市这边,不管啥行动还是指令,虽说是靠洪亮掌握到的一些线索推动了进展,可按流程和理论算,全都算在组长郑雅萍头上,成绩是她的,背锅也得她扛。
洪亮身为副手,并不愿自己站到风口浪尖,哪怕他在边缘,也一样会遭遇更猛烈的风浪。
我得守规矩,身为责任在肩的公仆,组长没点头的事儿,我一句都不能擅自说。啥话、啥动作,统统得等郑雅萍组长拍了板才行。
眼前这人就是洪亮,骨子里溜得很,拍马屁那是家常便饭,遇到点事儿,嘴里总挂着“纪律”两个字。
李人骏和洪亮,无论是哪一个,其实骨子里都没啥正义感。表面上看着跟谢鸿飞、孙飞这样当保护伞的,性格人设大不一样,可他们俩的立场和乔振兴那可完全是两码事,心思和路数都差着远呢。
乔振兴这人虽说惹人烦,可说到底对老百姓还算有点好处,李人骏和洪亮虽然性格不一样吧,其实也都半斤八两,差不离一路货色。
其实这俩还健在的大学同学,说白了差距真不大,说穿了他们跟乔振兴根本不是同道中人。
得出这样的看法,其实不是觉得李人骏和洪亮为人不好,更多是站在人性这角度,推出来最简单不过的判断。
不管他们身上穿的是制服,还是一件跨栏背心、看着有点油腻的中年大叔模样,这些最基本的人性都一样会在他们身上一清二楚地表现出来。
在我来看,这场对戏之所以被大家称为“封神”,完全就是因为背后有了这样一层想法和体会。
他们展现出来的,既不是那种一点瑕疵都没有的善良和正直,更不是让人发抖的坏透了和狠厉,毕竟生活里这种分得那么清清楚楚的人物,基本算得上稀有品种。
李人骏和洪亮就有点意思了,两个人仿佛溜达进了黑白之间那片不太明确的灰地带。这场争执,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他们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揣着点道德追求,也不至于被这些理想困住不放。
李人骏和洪亮这样的人物,更带点生活里的烟火气,真实得很。就这一层,才会有那句“我跟你谈感情,你跟我讲纪律”的神级名场面,真让人记住了。
关于《以法之名》的想法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更有意思的内容咱们下次接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