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的沈阳热得人发慌,走在路上鞋底都快被烤化了。
就在这样的天气里,万象城负一楼的大理石地面却透着刺骨的凉气,有个穿着短袖的大哥刚走进去就打了个哆嗦,嘴里嘟囔着:"这地儿能冻冰棍儿吧?"不远处羽绒服专柜更离谱,几个年轻人裹着样品羽绒服在自拍,朋友圈配文写着:"在沈阳过夏天,羽绒服才是刚需!"
这可不是什么行为艺术,而是真实发生在沈阳商场的魔幻场景。今年夏天沈阳的气温比往年高出不少,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七月平均温度比去年高了1.8度。这么热的天儿,商场空调就成了救命稻草。沈北吾悦广场的空调出风口实测只有16度,进去逛一圈出来都得打喷嚏。有个带着孩子的大姐说:"俺家娃在万象汇儿童区玩了仨小时,那地方冷得跟北极熊馆似的,孩子愣是没闹着要回家。"
要说最会玩的还得是山姆会员店,他们家的冷库通道不知道啥时候成了网红打卡点。一群大妈排着队在冷库门口拍照,边拍边念叨:"这儿可比俺家空调得劲儿多了!"店员说自从冷库火了之后,冰鲜区的购物车流转速度都快了两倍。这招儿真是绝了,让人免费蹭空调还能带动销量,商场这波操作稳赚不赔。
地铁站也没闲着,水泉站的自动扶梯旁边一到下午就坐满了乘凉的大爷大妈。有个摇着蒲扇的大爷跟旁边人说:"这儿凉快还不要钱,比在家开空调划算多了。"更逗的是,这儿慢慢变成了相亲角,大妈们一边乘凉一边给自家孩子物色对象。有个小伙子本来只是来蹭空调的,结果被三个大妈围着问有没有对象,吓得他连滚带爬地跑了。
商场这波冷气大战看着是赔本赚吆喝,实际上精着呢。罗森便利店在冰柜旁边摆了几张桌椅,花19块钱买个便当就能坐一下午。店员说经常有人在这儿一坐就是半天,临走还得捎带瓶冰镇饮料。万象城的餐饮区冷气开得特别足,大理石地面都透着凉气,有个在这儿吃饭的姑娘说:"在这儿吃碗麻辣烫都不觉得热,吃完还能接着逛,比在家吹空调有意思多了。"
要说最夸张的还得是K11,他们家的厕所都比别人家的凉快。导购神秘兮兮地说这是因为空调主机是德国进口的,听得人一愣一愣的。有个在K11逛了一整天的小伙子说:"我算是明白了,这些商场就是先用冷气把你勾住,等你待舒服了自然就会掏钱买东西。这招儿跟火锅店免费送冰淇淋一个道理,都是套路啊!"
在沈阳过夏天,蹭空调已经成了一门艺术。有人总结出了一套完美动线:上午去商场吹空调,下午到地铁站唠嗑,晚上去夜市撸串。这么安排下来,一天都不用在家开空调,省下的电费都能多吃两顿烧烤了。有个经常这么干的老沈阳说:"现在去商场都不叫逛街,叫避暑。左手端着9块9的瑞幸,右手拎着羽绒服,这才是沈阳人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些商场靠着冷气吸引来的客流量比同地段商场高出三成还多。有个在商场做运营的朋友说,别看空调电费花得多,从蹭空调的人身上赚回来的更多。现在沈阳人见面都不问"吃了吗",改问"今儿去哪儿蹭空调"了。有个网友说得特别到位:"在沈阳,商场的冷气指数比大众点评的五星好评都好使。要是一个商场连空调都舍不得开,那它离关门也不远了。"
这场冷气大战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居然催生出了新的社交方式。地铁站的乘凉区成了大爷大妈们的聊天室,商场的儿童区变成了免费游乐场,连便利店的冰柜旁边都成了社交场所。有个在罗森坐了半天的姑娘说:"在这儿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比在家刷手机有意思多了。"看来在沈阳,空调不仅能降温,还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