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行业复苏之际,万达电影近期却接连遭遇重要股东减持。8月5日公司公告显示,阿里巴巴关联企业杭州臻希投资在7月30日至8月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减持829.35万股,套现金额约1.04亿元,持股比例从6.39%降至6%整数关口。这已是该股东年内第二次减持,引发市场对头部院线企业股权稳定性的关注。
阿里系减持动作持续 累计套现超8亿
杭州臻希本次减持严格遵循5月披露的计划框架,其原本计划减持不超过1.39%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该股东在3月11日至5月期间已减持3259万股,加上此次操作,年内累计减持数量达4088万股。根据wind数据,阿里系与另一大股东莘县融智年内合计减持7164.68万股,总套现规模达8.39亿元。
减持节奏引发业内特别关注的是,就在杭州臻希完成此次减持次日,持股5.05%的莘县融智也抛出减持计划,拟在未来3个月减持不超过2%股份。两大股东接连动作,使得万达电影股权结构稳定性成为焦点。不过公告明确强调,杭州臻希减持后仍持有6%股份,不属于控股股东变更情形。
业绩暴增与股东撤退的悖论
戏剧性的是,股东减持恰逢公司业绩爆发期。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万达电影净利润预计达5-5.6亿元,同比激增341%-394%,扣非净利润增幅更高达420%-490%。这种业绩与股东行为背离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深入分析可见,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行业整体复苏。2025年春节档票房创历史新高,暑期档多部大片接力,带动院线收入水涨船高。公司一季度已实现净利润8.3亿元,为全年奠定基础。非票房业务方面,衍生品销售和广告收入也实现突破性增长。
机构解读减持逻辑
市场分析师指出,股东减持需多维考量:一方面,杭州臻希作为财务投资者,在持股6年后选择部分获利了结属正常行为;另一方面,阿里系近年持续收缩非核心资产投资,此次减持或是其整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莘县融智则明确表示减持系"自身资金需求"。
值得玩味的是,减持并未影响机构评级。多位分析师维持"买入"建议,认为当前国内观影人次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万达电影作为拥有816家影院的行业龙头,仍具长期配置价值。二级市场上,该股近期维持横盘震荡,显示市场对减持消息消化较为充分。
纵观全局,万达电影正站在行业发展与股东博弈的十字路口。短期来看,股东减持可能压制股价表现;但中长期而言,公司扎实的影院布局、持续改善的财务报表,以及影视行业确定性复苏趋势,仍是支撑其价值的核心要素。投资者需在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