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世界,包括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都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感到不解。一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本身并不令人称奇。真正让人困惑的是,中国走的路与历史上其他大国完全不同。过去,强国大多通过战争、抢夺资源或殖民来强大自身。
然而,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直到现在。期间,它没有发动过任何对外战争。甚至在近45年里,中国没有参与过任何军事冲突。这种和平的崛起,让西方人难以理解。他们所学的历史和经验,都显示大国崛起离不开战火与掠夺。
德国《明镜》周刊曾直接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不像我们西方那样四处征战,却能成为经济强国?”这确实挑战了许多人对大国形成过程的固有认知。
西方旧道:强取豪夺
回顾历史,西方主要国家的崛起轨迹十分相似。它们首先征服,然后发展。西班牙通过征服美洲,从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那里得到了大量黄金白银。荷兰凭借海上力量,控制了香料贸易,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
英国将这种模式推向了极致。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它利用强大的海军四处夺取殖民地。从印度获取棉花,从非洲参与奴隶贸易,从美洲运回金银。这些资源直接供养了英国本土的工厂。
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中国大量出口茶叶、丝绸和瓷器,但对英国商品需求很少。英国不得不向中国支付大量白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贸易利润非常高,每年能赚取几千万两白银。当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并销毁鸦片后,英国就以“保护贸易自由”为借口发动了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扭转了贸易逆差,还通过《南京条约》获得巨额赔款,并强行占据了香港。
法国和德国的做法也类似。19世纪,它们在非洲和亚洲划分势力范围,强行开采矿产,建设铁路。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
美国的发展路径也差不多。20世纪,它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获得巨大财富。它出售武器,占据市场,并顺势控制了全球资源。战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这让美国拥有了某种印钞的权力。
这种金融力量要长期维持,仅靠经济手段不够,还需要武力支撑。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表面上,美国为了解放科威特。实际目的是要向世界表明:谁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威胁石油美元体系,美国就会动用武力。
战争结束后,中东产油国更加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石油贸易继续使用美元结算。美国军工企业也从战争中赚取了大量利润。这些西方主要国家的共同点很明显:它们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国内市场有限。
英国本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荷兰更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想要发展,它们必须向外扩张,抢夺资源和市场。美国建国240多年来,只有16年没有打过仗。从1945年到2001年,全球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其中201场由美国发起,占比超过80%。
东方新路:自己能干
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足以养活十几亿人。水能资源更是世界第一,发电不成问题。
最关键的是,14亿人口意味着14亿张嘴和14亿个消费者。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家里条件如此殷实,内部需求如此庞大,为什么还要跑到外面去抢别人的东西?
中国与美国发展道路的差异,还有更深层的原因。2018年贸易战刚开始时,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就公开表示:“美国不能容忍中国在制造业上超越我们。”这句话说出了美国的真实担忧。让美国人不安的,不是中国有多少导弹,而是中国的工厂能够生产什么。
我们用具体数据进行对比。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26%以上。这已是中国连续第15年保持全球第一。而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大约12%。
中国生产了全球约30%的制造业产品。全球50%的钢铁,60%的水泥,以及70%的太阳能板都来自中国。更关键的是,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也开始发力。高铁技术从零开始,如今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
5G技术更是全球领先,基站数量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24年中国产量达到1316.8万辆,同比增长38.7%。这占据了全球市场一半以上。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6.8亿千瓦,增长15.7%,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让全世界瞩目。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建设中攻克了30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川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需要打通14座隧道、架设47座桥梁,工程难度史无前例。
西电东送工程将西部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输电距离超过2000公里。法国《世界报》看过这些工程后感叹:“中国人在建造未来,而我们还在为各种环保条例争论不休。”
西方困惑:不解其力
西方为何对中国崛起感到困惑?他们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大国崛起必须通过对外扩张。例如苏联早期依靠侵占东欧资源,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发动战争抢占地盘。中国却与此不同,依靠和平贸易和内部改革。
西方媒体经常说中国搭了他们的便车,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廉价商品,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早就控制不住了。他们的普通民众能够买得起手机和衣服,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制造。金融危机时,中国市场还帮助他们稳定了需求。
如果中国停止出口,西方经济将陷入混乱。这一点,他们自己也清楚。但他们不愿承认,因为承认就意味着他们的模式存在问题。中国模式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强调和谐、合作,不搞零和游戏。
东亚其他国家,如韩国、日本,也受到这种影响,发展迅速。但它们是小国,发展曾依赖美国的扶持。中国是大国,自力更生是其核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注重工业基础建设。虽然起步晚,但一步步追赶。
科技方面,现在中国在5G、电动汽车、高铁领域领先,并非抄袭,而是自主研发。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在国家支持和市场竞争下,站稳了脚跟。西方试图封锁技术,中国就自己研发。在半导体、芯片领域,虽然仍有差距,但进步非常快。
西方模式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资源有限,他们总想通过垄断维持优势。例如控制石油、美元霸权。但现在,中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选择:通过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建设道路、港口和工厂。它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不是抢夺资源,而是实现互利互惠。
非洲许多国家与中国合作后,公路通畅了,电力充足了,经济开始起飞。这让西方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的模式依赖竞争和对抗,容易带来灾难。比如中东战争、非洲内乱,很多都与西方的干预有关。中国不采取这种方式,坚持和平发展,为全球带来了稳定。
为什么只有中国能这样做?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一个优势。内部市场可以消化很多问题。小国容易受外部操控,中国不会。此外,政府规划能力强。从五年计划到长远战略,都在推动经济发展。教育投资巨大,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毕业,进入科技、制造领域。
创新环境良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与西方相比,中国不靠战争也能积累财富,因为专注于内部优化。西方专家常预测中国会崩溃,但每次都落空了。他们就是没能理解这一点。
实力说话:大国新解
目前,中美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美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试图遏制中国。但中国保持了稳定,因为其发展路径不依赖外部掠夺。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出口甚至有所增长。西方经济下行时,中国提供商品,稳定了市场。
这证明,中国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未来,西方或许会继续感到困惑,但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不发动战争也能成为强国。许多发展中国家看在眼里,开始学习中国。它们建设经济特区,发展贸易,而不是选择西方模式。
总的来说,中国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历史进程和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西方感到困惑,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框架过于陈旧,无法理解这种全新的发展路径。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这很简单:勤劳、智慧、合作,就能成功。不需要抢别人的饭碗,自己种地也能吃饱。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中国,也为世界带来了希望。
今年2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2272亿美元,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些成就不是通过战争掠夺来的,而是通过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实现的。历史已经证明,真正的强国崛起不需要刀光剑影,只需要踏实苦干。中华民族的复兴,不需要炮火开路,只需要实干兴邦。和平发展的中国,正在用事实告诉世界:还有比战争更文明、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一个如此发展的中国,才是世界真正需要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