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百万年薪硅谷高管回国探亲,派出所一句话全家不敢信:户籍没了!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166 发布日期:2025-08-22 18:13

"你们全家的中国户籍已被注销!"

美国硅谷高管李明远带着妻儿回国探亲,却在公安局听到这晴天霹雳的消息。

年薪百万的他此刻浑身发抖——

十年前移民时明明办妥户籍保留手续,如今全家竟成了"黑户",

75岁老母亲病榻前,两个孩子哭着问:"爸爸,我们不是中国人了吗?"

01

旧金山一月的阳光洒在李明远的书房,暖洋洋地让人昏昏欲睡。

他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是回国机票的预订页面。

47岁的李明远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做高级工程师,年薪18万美元,日子过得算宽裕,可最近公司裁员的风声让他心烦意乱。

他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叹了口气,心想这次回国探亲总能让自己喘口气。

十年前移民美国时,他拿到了一份户籍保留确认函,确认手续齐全,这让他对回国办事多了几分底气。

“明远,机票订好了没?”妻子张丽娜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攥着一条湿漉漉的抹布。

44岁的她保养得当,脸上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在当地华人社区教中文课,学生们都喜欢她。

可她总说,美国的生活再好,也少了点“根”的感觉,这让她心里空落落的。

她准备了一本厚厚的家族相册,打算回国时和婆婆一起翻看,聊聊老家的往事,也算弥补这些年没尽到的孝心。

客厅里,17岁的女儿李欣然正窝在沙发上,和国内的表哥视频聊天,中文说得溜,但夹着点美式口音。

“表哥,我们下个月回国啦!我带了好多零食,分给你吃!”欣然挥着手,笑得眼睛弯成月牙。

她在学校学了书法,这次特意准备了一幅祝福对联,想送给从没见过的奶奶。

前几天,同学问她“中国是不是很落后”,她气得反驳了好半天,决定带上相机,拍下回国的见闻,做成视频给朋友们看。

14岁的弟弟李浩然跑过来,举着一盒巧克力问:“姐,这个能带给奶奶吗?”

欣然拍拍弟弟的头,笑着说:“当然能,奶奶肯定喜欢!”

张丽娜走过来,摸摸欣然的头发,温柔地说:“回国了,咱们得入乡随俗,少说英文。”

欣然吐吐舌头,乖巧地点头,眼睛里满是对中国的好奇和期待。

李明远突然喊了一声:“订好了!2月18日的航班,正好赶上春节后回郑州!”

他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盯着院子里的棕榈树,思绪却飞到了万里之外的河南老家。

“十年没回去了,这次得在家多住几个月。”他的声音里带着点哽咽。

张丽娜走到他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背:“你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咱们早该回去看看了。”

李明远的母亲已经75岁,去年摔了一跤,住了大半个月医院,每次视频她都说没事,可瘦削的脸庞藏不住岁月的痕迹。

“妈一个人在家,我在美国过得再好,心里总觉得欠她点啥。”李明远揉了揉眼角,眼眶有些红。

欣然听到这话,凑过来问:“爸爸,奶奶会喜欢我们吗?我和浩然只在视频里见过她。”

“当然会!你们是她唯一的孙子孙女,她做梦都想抱抱你们。”李明远抱起浩然,笑得有些苦涩。

这些年,他们一家四口在美国生活安稳,可每次看到同事一家团聚,他总会想起远在老家的母亲。

“这次回去,咱们就住老房子,让孩子们感受下中国的家庭生活。”张丽娜提议,眼中满是期待。

李明远点点头:“老房子虽然旧了点,收拾收拾还能住,妈一个人住那么大院子,太冷清了。”

一家四口相视而笑,房间里弥漫着回家的甜蜜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忙着收拾行李,营养品、名牌手表、护肤品、零食塞满了箱子。

李明远联系了郑州的老同学,约好回国后办个小型同学会,重温青春时光。

张丽娜和国内的表妹通话,得知老家近年拆迁,村里盖了不少高楼,她既兴奋又有些陌生感。

欣然忙着挑礼物,恨不得把整个超市搬回去,浩然则在一旁嚷着要带游戏机。

“妈妈,这个毛绒玩具能带吗?”欣然举着一只泰迪熊问。

“太占地方了,挑点小的吧。”张丽娜笑着摇头。

“好吧。”欣然有点失望,但很快又兴奋起来,“我还能给表哥买点啥礼物?”

“去商场看看,给亲戚朋友都挑点东西。”张丽娜拉着孩子们出了门。

在商场,李明远买了几块瑞士手表送老同学,张丽娜选了美国特产的护肤品给姐妹们,欣然和浩然挑了一堆零食和小玩具。

“明远,回去能见到多少老朋友啊?”张丽娜整理购物袋时问。

“应该都在吧,上次视频他们还说等着我回去聚呢。”李明远满怀期待。

“十年了,大家肯定都变了不少。”张丽娜感叹。

“变啥也没关系,朋友还是朋友。”李明远笑着说。

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一家四口的期待像春天的风,吹得心里暖洋洋的。

02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李明远一家终于踏上郑州的土地。

机场里人来人往,李明远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家乡的空气就是不一样!”

欣然好奇地四处看,惊叹道:“爸爸,这里好热闹!”

浩然拽着姐姐的袖子,小声问:“姐,这儿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

“当然有!回去让你吃个够!”欣然捏捏弟弟的脸,笑得开心。

出了机场,他们遇到一个老熟人——儿时的邻居老王,现在是出租车司机。

老王一边开车一边感叹:“明远,郑州这几年变化大,村里都盖了高楼!”

他顿了顿,又说:“对了,户籍政策最近改了不少,你得留个心眼。”

李明远笑着摆手:“没事,我的手续都齐全。”

车窗外,黄河的影子若隐若现,郑州的高楼在夕阳下闪着光,李明远指着窗外给孩子们讲:“那儿是二七塔,小时候我常去那儿玩!”

欣然听得入迷,浩然则忙着用手机拍窗外的风景。

到了老家村子,他们直奔老房子,75岁的李母见到儿子一家,激动得泪流满面。

“远儿,你终于回来了!”她拉着李明远的手,声音颤抖。

“妈,我在美国好好的,您别担心。”李明远握住母亲瘦弱的手,心里酸酸的。

欣然献上书法对联,上面写着“福如东海”,还送了一盒巧克力。

“奶奶,这是我写的!”欣然笑得腼腆,浩然在一旁递上自己挑的糖果。

李母笑得合不拢嘴,拿出老相册,指着照片讲李明远小时候的趣事。

“远儿小时候可皮了,偷吃邻居家的苹果,被追着跑!”李母笑着,欣然和浩然咯咯笑个不停。

晚饭时,李母坚持要做红烧肉,可刚切好菜就气喘吁吁,张丽娜赶紧接手。

厨房里,祖孙三代忙碌着,笑声从老旧的窗户飘出去,院子里的老槐树仿佛也在笑。

吃完饭,李母拉着张丽娜,低声说:“前年村里搞户籍普查,寄了封信让我去确认,我没当回事。”

张丽娜心里一沉,但没多问,怕打扰团聚的氛围。

夜里,李明远和母亲聊到深夜,得知老邻居大多搬走,村里盖了新楼,母亲独居的孤单让他心疼。

“妈,您一个人住这儿不怕吗?”李明远皱着眉问。

“怕啥,这里是我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李母笑笑,眼里却有点落寞。

“这次我们多住几个月,您就不会孤单了。”李明远拍拍母亲的手。

欣然和浩然睡在老房子的阁楼,闻着木头的清香,兴奋得睡不着。

“姐,奶奶家好有意思!”浩然小声说。

“是啊,明天我带你去村里转转!”欣然翻身,憧憬着明天的探险。

一家人沉浸在团聚的温暖里,暂时忘了老王的提醒。

03

第二天,李明远决定去镇上公安局办手续,身份证早就过期,孩子们也没办过中国的身份证。

镇公安局户政大厅人头攒动,李明远排队时遇到一个回国的华侨,聊了几句。

那人说:“现在户籍查得严,没定期更新可能被注销,你得小心。”

李明远笑笑,心想自己的确认函还在,不会有问题。

轮到他时,他递上四本美国护照和过期的身份证,笑着说:“麻烦帮我更新身份证,再给两个孩子办新的。”

女警官王芳,三十多岁,穿着警服,接过材料认真翻看,然后开始敲键盘。

她皱着眉,敲了半天,脸色越来越奇怪,停下来说:“李先生,您稍等下。”

王芳拿起电话,低声和同事说了几句,李明远隐约听到“注销”“查不到”之类的话。

他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耐着性子等,张丽娜抱着浩然站在后面,欣然在一旁玩手机。

十分钟后,王芳挂了电话,深吸一口气,抬头说:“李先生,有个情况得跟您说。”

“啥情况?”李明远身体前倾,声音有点抖。

“您和您爱人的户籍,已经被注销了。”王芳语气尽量平静。

李明远愣了几秒,猛地站直:“啥?注销?咋可能!”

他拍着桌子,眼镜差点滑下来:“我们十年前移民,手续齐全,户籍明明保留了!”

张丽娜脸色煞白,抓着李明远的胳膊:“警官,是不是搞错了?我们没放弃国籍啊!”

王芳查了下系统,又说:“系统里连您女儿和儿子的出生登记都没找到,可能是移民时没同步。”

欣然放下手机,听到这话,眼泪汪汪:“爸爸,我们不是中国人了吗?”

浩然拉着姐姐的手,小声问:“姐,啥叫注销啊?”

李明远气得拍桌子:“我们在美国拼死拼活十年,回国探亲却说我们不是中国人了?这啥道理!”

大厅里的人都看过来,有人小声议论,有人投来同情的目光。

张丽娜眼泪流下来,回忆起移民中介提过的“后续核查”,哽咽道:“我们是不是漏了啥手续?”

王芳无奈地说:“具体原因得去市局查,您这情况比较特殊。”

“特殊?啥特殊?”李明远声音更大,气得手都在抖。

“我们只是执行部门,查不了具体原因。”王芳低头,语气里满是为难。

欣然害怕地拉着母亲的衣角,浩然吓得不敢说话,一家四口第一次感受到“无家可归”的恐惧。

李明远强压怒火,带着家人离开大厅,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让他心寒的地方,脚步沉重。

04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远和张丽娜开始了漫长的奔波,誓要查清户籍注销的真相。

先去了镇公安局户籍科,工作人员翻了半天材料,皱眉说:“您这情况得查档案,时间不好说。”

“多久?几天还是几周?”李明远耐着性子问。

“不好说,可能几天,也可能几星期。”工作人员一脸无奈。

张丽娜急了:“我们大老远从美国回来,就为了办个身份证,你让我们等几星期?”

“程序就这样,我们也没办法。”工作人员摊摊手。

三天后,镇公安局回复:“档案显示您户籍注销了,但原因得去市局查。”

李明远气得咬牙:“镇里推市里,市里再推哪儿?”

没办法,他们又跑去郑州市公安局,排了整整一上午的队,终于见到户籍科的张科长。

张科长五十多岁,经验老到,看了材料后说:“您这情况少见,镇里得先出证明。”

“镇里让我来市里,市里又让我回镇里,你们到底咋回事?”李明远声音高了起来。

张科长叹气:“程序必须走,我理解您的心情。”

李明远攥紧拳头:“程序?啥程序?我就想知道为啥注销了,谁干的,有啥依据?”

张科长沉默片刻,说:“建议您去档案局查查原始记录。”

到了档案局,工作人员查了半天,说:“您档案有异常,具体得调原始材料。”

“调材料要多久?”张丽娜急得声音发抖。

“不好说,可能得几周。”工作人员低头不敢看他们。

李明远彻底爆发,在档案局走廊里抓住一个年轻工作人员,吼道:“我们家好好的户籍,咋就无缘无故没了?”

年轻人吓得脸色发白:“李先生,我们还在查……”

“查啥?查了几天啥也没查到!”李明远的声音在走廊回荡,引来不少人围观。

张丽娜拉住他:“明远,别这样,咱们慢慢说。”

“慢慢说?说了有啥用!”李明远甩开她的手,红着眼瞪着工作人员。

一个四十多岁的副局长闻声赶来,语气平和:“李先生,您这情况确实特殊,我们档案局只管存档,处理权限不在我们这儿。”

“那在谁那儿?”李明远咬牙问。

“可能得多个部门协调。”副局长为难地说。

“协调到啥时候?”张丽娜抹着眼泪问。

“我帮您联系相关部门,尽量快点处理。”副局长承诺。

李明远回到老房子,每晚在院子里踱步,嘴里念叨着:“我们咋就成了黑户?”

张丽娜试图安慰:“明远,别急,总有办法的。”

“办法?啥办法?连问题在哪儿都不知道!”李明远苦笑,眼神里满是无助。

欣然和浩然躲在阁楼,听着父母的争吵,悄悄抱在一起,害怕得睡不着。

05

奔波一周后,李明远忍无可忍,带着家人再次来到镇公安局,决心要个说法。

他一脚踢开大厅的椅子,双手撑在柜台上,吼道:“今天不给我解决,我就不走了!”

值班民警小赵刚从警校毕业,面对愤怒的李明远,额头冒汗:“李先生,您别这样……”

“别这样?我比你们还难受!”李明远眼睛通红,“我在美国累死累活,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就为回来看我妈,现在说我不是中国人?”

大厅里的人被吓了一跳,有人小声议论,有人赶紧躲远。

“我要见你们所长!”李明远指着墙上的警徽,声音嘶哑。

欣然吓得哭了,拽着张丽娜的袖子:“妈妈,爸爸咋这样了?”

浩然躲在姐姐身后,小声说:“姐,爸爸会不会被抓?”

张丽娜拉住丈夫:“明远,冷静点,别吓着孩子。”

“冷静?咋冷静!”李明远甩开她的手,对着民警喊:“你们要抓我就抓,反正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

小赵慌忙跑去叫所长,其他民警围过来,气氛紧张得像要打架。

所长陈建民,五十多岁,经验丰富,匆匆从办公室出来,皱眉看着这场闹剧。

“李先生,先坐下说。”陈所长声音平静,带着威严。

“坐下说?我说啥?我连自己是哪国人都不知道了!”李明远冷笑。

他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几个民警立刻围上来。

“李先生!注意你的行为!”陈所长沉声喝道。

“我的行为?我在美国拼了十年,回来连身份都没了!”李明远声音更大,手指颤抖。

欣然哽咽着说:“爸爸,别闹了,我害怕……”

听到女儿的哭声,李明远愣了一下,但怒火还在眼里烧。

陈所长深吸一口气,挥手让民警退后:“李先生,您的户籍注销有特殊原因,但……”

“啥原因?说清楚!”李明远逼近一步,红着眼。

陈所长顿了顿,说:“类似情况可能涉及系统错误或政策误判,但得慢慢查。”

李明远愣住,愤怒里夹着一丝希望,但大厅的碎片和孩子的哭声让他心如刀绞。

06

老房子的院子里,月光洒在老槐树上,李明远彻夜难眠,翻出移民中介的号码,却发现早已停机。

他在网上搜到个海外华人论坛,有人说户籍注销可能是系统迁移出错,建议找侨务部门,他眼睛一亮。

张丽娜带孩子们去村里的庙里祈福,欣然许愿:“希望爸爸不生气,咱们能好好团圆。”

浩然在一旁低声说:“姐,我想帮爸爸,可我啥也不会。”

张丽娜摸摸孩子们的头,强笑:“没事,咱们一起想办法。”

她提议找律师,李明远却摇头:“问题都不清楚,律师有啥用?”

副局长打来电话,说联系了市侨办,可能是多年前系统迁移的错误,需跨部门调查。

李明远握着电话,喃喃道:“总算有点希望了。”

张丽娜抹着眼泪:“明远,咱们一定能解决的,对吧?”

欣然和浩然跑过来,抱住父母:“爸爸妈妈,我们不想当没身份的人。”

李明远摸着孩子们的头,强挤出笑容:“爸爸会解决的,别怕。”

老房子里,李母的咳嗽声从房间传来,提醒他们时间不等人。

一家人站在院子里,抬头看星空,绝望中那一丝希望像星星,微弱却还在闪。

问题还没解决,阴霾依旧笼罩着这个家。

07

夜深人静,老房子的院子里只有老槐树沙沙作响,李明远站在树下,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华人论坛帖子。

他反复读着那些陌生网友的经历,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一丝线索,心跳却越来越快。

“系统迁移错误,这么大的事怎么没人通知我们?”他低声嘀咕,声音里夹杂着愤怒和无助。

张丽娜从屋里端来一杯热茶,轻轻放在他身旁的石桌上,柔声说:“明远,别熬太晚,明天还得去市侨办。”

李明远揉了揉太阳穴,叹气道:“丽娜,我总觉得这事不简单,像是有人故意针对咱们。”

张丽娜愣了一下,皱眉问:“谁会针对咱们?咱们在国内又没得罪人。”

“谁知道呢!”李明远的声音猛地提高,又迅速压低,生怕吵醒母亲和孩子们。

他想起十年前移民时,那个油嘴滑舌的中介小刘,信誓旦旦地说户籍没问题,可现在连人都联系不上。

张丽娜坐在他身边,低声说:“我在网上查了,侨务部门能帮海外华人处理户籍问题,明天咱们好好问问。”

李明远点点头,握住妻子的手,眼神里多了一丝坚定:“无论如何,我得给孩子们一个家。”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槐树洒在院子里,欣然和浩然早早起来,帮奶奶扫院子。

“奶奶,这树好大!”浩然仰头看着槐树,眼睛亮晶晶的。

李母笑得慈祥:“这树比你爸爸还老,陪了我大半辈子。”

欣然拿着相机拍下槐树,低声说:“我要拍下来,带回美国给朋友看。”

李母摸摸她的头:“好孩子,拍吧,奶奶老房子里的每样东西都有故事。”

张丽娜看着这温馨一幕,心里却压着块石头,她拉着李明远低声说:“今天侨办得给个说法,不然孩子们怎么办?”

李明远咬咬牙:“走,咱们现在就去!”

一家四口收拾好,坐上老王的车直奔市侨办,路上老王又提起:“我听说村里几年前户籍普查时,很多人没去确认就被注销了。”

李明远皱眉:“我们当时在美国,根本不知道啥普查!”

老王叹气:“政策改来改去,基层执行也乱,你得找对人问。”

市侨办的大厅宽敞明亮,工作人员小孙接待了他们,翻看了材料后,眉头皱得像个川字。

“李先生,您这情况确实复杂,可能是多年前系统迁移时,海外户籍没更新导致的误注销。”小孙语气小心。

“误注销?”李明远声音拔高,“这么大的事没人通知我们?”

小孙低头:“我们也在查,当年那批户籍数据迁移时,确实有些遗漏。”

张丽娜急了:“那现在怎么办?我们连身份证都办不了!”

小孙安抚道:“别急,我帮您联系省厅,尽快调原始档案。”

李明远强压怒火:“希望这次别再推来推去!”

走出侨办,欣然拉着父亲的手:“爸爸,咱们是不是很快就能有身份证了?”

李明远挤出笑容:“会有的,爸爸保证。”

可他心里没底,档案局的推诿还历历在目,他害怕又是一场空。

08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远和张丽娜像陀螺一样在市里转,侨办、省厅、档案局,跑得脚底都磨出了泡。

省厅一位老科长接待了他们,翻看了厚厚一摞档案后,叹了口气:“您这情况,可能是当年村里普查时,误报了无人居住。”

“无人居住?”李明远瞪大眼睛,“我妈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怎么会误报?”

老科长推推眼镜:“基层数据上报时,可能没核实清楚,系统自动把长期未更新的户籍注销了。”

张丽娜气得声音发抖:“这叫啥事?我们没接到任何通知!”

老科长无奈:“那几年政策执行得急,确实有些疏漏,我帮您提交恢复申请,但得走程序。”

“程序又要多久?”李明远咬牙问。

“快的话一个月,慢的话可能两三个月。”老科长低头翻文件。

李明远攥紧拳头,强忍着没拍桌子:“我们在这儿等着,孩子上学怎么办?”

张丽娜抹着眼泪:“我们回国就是想让孩子有根,现在连身份都没了!”

老科长叹气:“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会尽量催促。”

回到老房子,李明远坐在院子里,盯着槐树发呆,脑子里全是“程序”“核查”之类的词。

欣然跑过来,递给他一张纸:“爸爸,这是我画的咱们家,奶奶说挂在墙上会带来好运。”

纸上画着老房子、槐树,还有一家四口手拉手的笑脸,李明远眼眶一热,抱住女儿:“好,爸爸一定让咱们家团团圆圆。”

浩然在一旁小声说:“爸爸,我不想回美国,我想留在这儿跟奶奶住。”

李明远摸摸儿子的头,喉咙哽得说不出话。

晚上,张丽娜翻出旧手机,找到十年前中介小刘的聊天记录,里面果然有句“记得定期更新户籍信息”。

她懊悔地拍大腿:“都怪我,当时没当回事!”

李明远握住她的手:“不怪你,咱们都以为手续没问题。”

夜里,孩子们睡下后,李明远和张丽娜坐在院子里,商量着下一步。

“我明天再去侨办催催,还得找老同学问问有没有内部渠道。”李明远低声说。

张丽娜点点头:“我去网上多查查,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月光下,老槐树影子摇晃,像在诉说岁月的无常。

09

一周后,侨办传来消息,档案终于调出来了,证实户籍注销确实是系统迁移时的错误。

小孙兴奋地打电话:“李先生,档案显示您一家四口的户籍数据被误归为‘无人居住’,我们已经提交了恢复申请!”

李明远松了一口气,但还是问:“这回能快点吗?”

“省厅已经加急处理,最多两周就能出结果。”小孙语气坚定。

李明远挂了电话,抱住张丽娜:“丽娜,咱总算看到希望了!”

张丽娜眼泪流下来:“太好了,孩子们终于能有身份了!”

欣然和浩然听到消息,高兴得在院子里蹦来蹦去,嚷着要给奶奶做顿大餐庆祝。

李母笑着说:“你们这帮小家伙,奶奶等着吃你们的手艺!”

可就在一家人以为事情要解决时,镇公安局打来电话,语气为难:“李先生,恢复户籍需要您提供更多证明,比如当年的移民材料。”

李明远愣住:“啥?我们不是都交过了吗?”

“系统要求补齐原件,尤其是您母亲的居住证明。”对方解释。

李明远气得差点摔手机:“我妈住了几十年老房子,还需要啥证明?”

张丽娜连忙劝:“明远,别急,咱们再去找找。”

他们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堆旧文件,可移民材料早就因为搬家丢了大半。

李明远颓然坐下:“这下咋办?又卡住了!”

张丽娜咬咬牙:“我去找村里的老邻居问问,看能不能开个证明。”

第二天,张丽娜带着欣然和浩然,挨家挨户拜访村里的老邻居。

老张婶热情地拉着她们:“丽娜,你妈这些年一直住这儿,我们都能作证!”

老张婶还找来村里的老支书,帮忙写了一份居住证明,盖上村里的公章。

欣然和浩然在一旁帮忙整理文件,欣然小声说:“妈妈,邻居们都好热心。”

张丽娜笑着摸摸她的头:“这就是家乡的好,关键时候大家都会帮一把。”

拿着证明,他们再次来到镇公安局,工作人员接过材料,点头说:“这回应该没问题了,我帮您尽快提交。”

李明远长舒一口气,感觉心里的石头轻了些。

10

两周后,侨办的电话再次响起,小孙的声音带着笑:“李先生,恭喜您!户籍恢复批下来了!”

李明远愣了几秒,激动地喊:“真的?我们有身份证了?”

“是的!您明天来镇公安局办手续,带上护照和照片就行。”小孙语气轻松。

李明远挂了电话,抱着张丽娜和孩子们转圈,笑得像个孩子:“咱们终于不是黑户了!”

欣然高兴地拍手:“爸爸,我可以有中国身份证了!”

浩然举着小拳头:“我也要告诉奶奶!”

一家人冲进李母的房间,把好消息告诉她,李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好,好,我的儿孙都有家了!”

第二天,他们来到镇公安局,顺利拿到了新的身份证。

欣然拿着崭新的身份证,翻来覆去看:“爸爸,这上面有我的名字!”

浩然也举着自己的身份证:“姐,我的照片是不是特帅?”

李明远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

张丽娜握着他的手,低声说:“明远,咱们终于熬过去了。”

办完手续,他们回到老房子,决定办一场小型家宴,庆祝这场风波的结束。

李母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菜,红烧肉、糖醋鱼、辣子鸡,香气飘满院子。

老王和老张婶也被请来,大家围着桌子,笑声不断。

“明远,这下你们可以安心住下了吧?”老王端着酒杯问。

“当然!这次多亏了大家帮忙。”李明远举杯,感激地看向邻居们。

欣然举着相机,拍下大家的笑脸:“我要拍下来,带回美国给朋友看!”

浩然嚷着:“姐,拍我吃鸡腿的照片!”

张丽娜笑着摇头:“这俩孩子,净想着吃。”

饭后,李明远和张丽娜站在院子里,看着孩子们和李母在槐树下玩耍。

“丽娜,这次回去后,我想每年都回来住段时间。”李明远低声说。

张丽娜点点头:“我也这么想,孩子们得知道自己的根在这儿。”

月光洒在老房子,槐树的影子轻轻摇晃,像在诉说一家人团圆的温暖。

11

户籍风波解决后,李明远一家在老家多住了两个月,日子过得平静又充实。

李明远带着孩子们走遍了村里的小路,讲自己小时候爬树掏鸟蛋的故事。

欣然用相机记录下村里的老井、祠堂,还有槐树下的夕阳,准备回美国做成视频。

浩然迷上了奶奶做的煎饼,每天缠着李母学手艺,弄得满脸面粉。

张丽娜和李母一起整理家族相册,把老照片贴好,还写下每张照片的故事。

“丽娜,你得常回来,这老房子得有人气才行。”李母拉着她的手说。

“妈,我们一定常回来。”张丽娜眼眶湿润,紧紧握住婆婆的手。

李明远联系了老同学,办了一场小型同学会,大家围着火锅,聊起当年的趣事。

“远儿,你这十年在国外可不容易吧?”老同学老张拍拍他的肩。

“是不容易,可有家人在,啥都值了。”李明远笑着举杯。

欣然和浩然也融入了村里的生活,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放风筝、捉迷藏。

“姐,国内比我想象的好玩多了!”浩然放着风筝,笑得满脸通红。

欣然点头:“等我长大了,要回来上大学!”

回美国的日子临近,李明远和张丽娜决定把老房子简单翻修,让李母住得更舒服。

他们请了村里的施工队,换了新窗户,修了院墙,还在槐树旁搭了个小凉亭。

“妈,以后我们回来,这凉亭就是咱们喝茶的地方。”李明远指着凉亭笑。

李母笑得合不拢嘴:“好,好,有你们在,妈啥也不怕。”

出发前一天,欣然把做好的视频给全家看,里面有老房子的清晨、槐树的影子,还有一家人的笑脸。

“爸爸,这视频叫‘我的家’,行吗?”欣然问。

“太好了!”李明远抱住女儿,眼里满是骄傲。

浩然举着手里的煎饼:“我也要把奶奶的煎饼带回美国!”

张丽娜笑着说:“带吧,带回去让同学尝尝咱们家的味道。”

离开那天,村里的邻居都来送行,老王塞给李明远一袋土特产:“回来常住啊!”

李明远握着老王的手:“一定!这辈子,根在这儿。”

飞机起飞时,欣然趴在窗边,看着郑州的灯光渐渐远去,低声说:“爸爸,我们明年还回来,对吧?”

“当然,咱家在这儿,永远在这儿。”李明远握着女儿的手,笑容温暖。

老房子的槐树下,仿佛还回荡着他们的笑声,诉说着一场风波后的团圆与新生。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