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央行购金潮:去美元化背后的“无声投票”|黄金系列⑦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07 发布日期:2025-07-29 04:19

2023 年,全球央行的地下金库迎来了一场罕见的 “黄金盛宴”—— 全年增持黄金 1136 吨,创下 1950 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已经是各国央行连续第 13 年净买入黄金,累计增持量超过 7000 吨,相当于全球三年的黄金矿产总量。在这些金灿灿的数字背后,一场静悄悄的 “货币投票” 正在进行:中国、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购金主力,它们用黄金替代部分美元资产,不是简单的资产配置调整,而是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投出的 “不信任票”。当中东国家开始用黄金结算石油,当金砖国家讨论建立黄金锚定的新货币,黄金作为 “主权信用压舱石” 的历史角色,正在被重新书写。

一、13 年购金狂潮:从 “避险工具” 到 “战略储备”

2008 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各国央行对 “美元迷信” 的幻想。在那之前,全球央行连续 20 年净抛售黄金,将外汇储备的 70% 以上配置为美元资产。但当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美元流动性危机,当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QE)让美元购买力悄然缩水,各国央行突然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货币储备,如同把国家财富绑在一辆可能失控的战车上。

2009 年,全球央行首次转为净买入黄金,开启了这场延续至今的购金潮。这 13 年的增持轨迹,清晰地刻着 “去美元化” 的印记:

新兴市场成为主力:2023 年,土耳其央行增持 148 吨,印度增持 78 吨,中国增持 62 吨 ,这三个国家的购金量占全球总量的 2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联储的黄金储备自 1980 年以来始终维持在 8133 吨,从未变动 —— 美元霸权让它无需靠黄金 “壮胆”。

增持节奏与美元风险同步:2011 年美债评级下调、2020 年美联储无限 QE、2022 年俄乌冲突后美元制裁升级,这三个节点都伴随着央行购金量的跳升,说明黄金增持是对美元信用危机的 “应激反应”。

从 “小打小闹” 到 “战略级配置”:2009 年全球央行仅增持 73 吨,2023 年增至 1136 吨,增幅超 14 倍。以中国为例,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占比也逐步提升。2009 年,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仅 1.6% ,到 2023 年已提升至 3.8% ,尽管比例仍不高,但趋势已不可逆。截至 2023 年底,中国黄金储备达 2235.41 吨 。从 2001 年至 2023 年底的 20 多年时间里,中国黄金储备量呈现出大幅增持、保持不变和小步快走三种特征交替的态势。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底,中国又连续 14 个月增持黄金储备,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逐渐上升,显示了中国在储备资产多元化上的持续推进。

从国家层面来看,黄金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如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都可能对一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而黄金作为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不受任何国家或政治实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保值和避险功能。当发生金融危机或货币危机时,黄金储备可以作为最后的支付手段,保障国家的进口支付能力,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但持有大量黄金储备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危机的冲击,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

有学者指出,黄金储备的战略意义主要源自黄金超越国别、种族和信仰的天然货币属性,黄金的天然货币属性不需要任何事物为其背书,反观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却需要该国国家信用为其背书。在外汇储备不足或者外汇被限制使用的情况下,黄金可以直接用于国际贸易和债务等支付。这也是各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的原因之一。

这些数据背后,是央行们的集体觉醒:在美元可以被 “武器化”(如 SWIFT 制裁)、可以被无限印钞(2020-2022 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 60%)的时代,黄金作为 “不记名资产” 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它不会像美元债券那样被冻结,不会像本币那样受汇率波动影响,是主权国家最后的 “金融防弹衣”。

二、新兴市场的 “去美元化” 算盘:黄金如何替代美元?

中国央行的购金行为始终带着 “闷声干大事” 的特点。2023 年,它在每个月的外汇储备报告中都低调宣布 “增持黄金”,全年累计 62 吨,使黄金储备达到 2235 吨,位列全球第五。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同时在减持美国国债 ——2023 年持有量从 1.06 万亿美元降至 8220 亿美元,创 14 年新低。“抛美债、买黄金” 的操作,绝非偶然。

对中国而言,增持黄金有三重战略意义:

破解 “美元陷阱”:中国持有 3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约 60% 是美元资产。当美联储加息缩表导致美债价格下跌,当美国将科技领域制裁常态化,这些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面临威胁。黄金则是 “非美资产” 的终极形态,能对冲美元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支撑人民币国际化:2023 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 2.6%,远低于美元的 59%。要让其他国家接受人民币,需要 “硬背书”—— 黄金储备就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 “信用锚”。俄罗斯在 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通过增持黄金并将卢布与黄金挂钩,成功稳定了本币汇率,这给新兴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有研究表明,回顾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国际化的共同特征,除了有发达的经济基础提供信用外,其国内或区域内黄金储备占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比例也为其主权货币提供更加坚强的信用支撑。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化。中国官方黄金储备持续增长,截至 2025 年 6 月末,黄金储备报 7390 万盎司(约 2298.55 吨) ,其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虽仍有提升空间,但不断增长的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着潜在的推动作用 。

应对 “资源卡脖子”:中国每年进口原油、铁矿石等资源需消耗大量美元。当美国试图通过限制美元结算遏制中国资源进口时,黄金可以成为 “替代支付手段”。2023 年,中国与沙特的石油贸易中,已有 15% 用人民币或黄金结算,这正是黄金 “去美元化” 功能的实战应用。

印度的购金逻辑则更直接。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每年要花掉 800 亿美元买石油,这些美元主要靠出口软件和侨汇赚取,汇率波动风险极大。2022 年美元升值 15%,导致印度进口成本激增,贸易逆差扩大至 2670 亿美元。为此,印度央行加速增持黄金,一方面用黄金向俄罗斯支付部分石油款项(规避美元制裁),另一方面通过黄金储备增强卢比信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2023 年,印度与阿联酋签署 “本币结算协议”,背后正是黄金储备作为 “隐形担保”。

三、石油黄金结算:美元定价权的 “裂缝”

2023 年,沙特阿美首次接受用黄金结算向印度出口的部分原油,每批约 500 万桶,按当时价格折合黄金 1.2 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交易,却在 “石油美元” 体系上敲开了一道裂缝 —— 自 1974 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以来,石油几乎全用美元结算,这是美元霸权的核心支柱。

黄金与石油的 “重逢”,本质上是对美元定价权的挑战。中东国家的动机很明确:

摆脱美元贬值损失:2020-2022 年,美元指数上涨 12%,但同期黄金上涨 23%,石油以美元计价看似涨价,实则被美元超发稀释了收益。用黄金结算,能锁定能源贸易的真实价值。

规避政治风险:2022 年美国冻结俄罗斯 3000 亿美元外汇储备后,中东国家意识到 “美元储备可能变成废纸”。沙特、阿联酋等国开始将部分石油收入转换为黄金,2023 年海湾国家央行增持黄金量同比增长 40%。

与新兴市场的 “双向奔赴”: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既是石油进口大国,也是黄金消费大国,用黄金结算石油能同时满足双方 “去美元化” 的需求。2023 年,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中,黄金结算占比已达 30%。

这种结算方式的转变,正在削弱美元的 “货币锚” 地位。当石油这种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开始用黄金定价,其他大宗商品(如铁矿石、粮食)也可能跟进。2023 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推出 “黄金计价债券”,正是对这种趋势的呼应。

四、黄金重塑全球货币格局:从 “单极霸权” 到 “多极平衡”

央行购金潮不是要让黄金重回金本位,而是要在美元主导的体系外,构建一个更稳定的 “多元货币锚”。黄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唯一被所有国家认可的 “超主权资产”—— 无论中美关系如何、俄乌冲突是否升级,一盎司黄金的价值在全球任何角落都等值。

这种特性,正在推动全球货币格局向 “多极平衡” 演变:

美元仍强,但不再独大: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 2000 年的 71% 降至 2023 年的 58%,黄金则成为各国 “去美元化” 的共同选择,相当于给这个单极体系装上了 “安全阀”。中国持续增持黄金储备,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美元主导地位变化的一种应对策略,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来平衡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

区域货币崛起需要黄金 “撑腰”:欧元区的黄金储备占比高达 55%(远超美元资产),这是欧元能与美元分庭抗礼的重要底气;未来若 “金砖货币” 问世,黄金锚定几乎是必然选择。有研究认为,新的信用结算体系的建立,需要重要的金融工具进行背书,这也就离不开黄金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从中国的情况看,不断增长的黄金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有着潜在的支撑意义 ,尽管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相对美元仍较低,但黄金储备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信用 。

“新金汇兑本位” 隐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黄金作为本币汇率的 “隐性锚”,如俄罗斯的 “黄金卢布”、土耳其的 “黄金里拉” 实验,本质上是用黄金增强本币信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2023 年,全球央行的购金量已经超过了全球矿产金产量的三分之一,这种 “供不应求” 的局面,正在悄悄推高黄金的战略价值。当美联储还在靠加息维持美元吸引力时,新兴市场国家用一车车黄金投票:在货币霸权更迭的历史中,最终说了算的不是印钞机,而是那些能穿越周期的 “硬资产”。

这场持续 13 年的购金潮,本质上是一场无声的货币革命。它没有硝烟,没有宣言,却在重塑着全球财富的分配规则。当各国央行的金库堆满黄金,当石油贸易开始用黄金结算,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在这个时代里,美元依然重要,但不再是唯一的 “答案”,而黄金,这个最古老的货币,正以新的姿态守护着主权国家的金融安全。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外汇市场风险?

面对关税战、贸易战,外贸企业最担心“赚了订单亏了汇”。如何应对复杂的外汇市场,减少外汇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联程惠众拥有一批丰富金融、外汇、科技行业经验的外汇管理专家,他们将给你交流分享外汇市场最新资讯和专业外汇技术指标分析,帮您稳健锁汇,守住每一分利润!

欢迎留言私信,获取一对一专家咨询答疑机会。

更多专业内容关注“智远汇管家”和“联程惠众”微信公众号。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