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朋友问,和一位同事是同年同级别退休,同事工龄长两年多,养老金会差多少钱呢?
全国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间是从2014年10月开始。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全部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以及职业年金,当然由于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层层推进较慢,有一些补缴的情况。
职工缴纳社保及职业年金,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来计算。职工本人承担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承担16%。职业年金是个人缴纳4%,用人单位缴纳8%。
一般情况下,近年退休的职工都是从2014年10月开始参保,缴费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积累余额也差不多。除非两人的职级不同,极少出现个人账户余额相差几万元的情况。
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以后,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职业年金。在此之前的连续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主要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按照上面的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金计算公式:
①基础养老金部分等于退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平均缴费指数是影响人们养老金缴费差距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综合了视同缴费指数和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的。
实际缴费指数是按照当年缴费基数除以上年度社平工资比值的平均值来计算。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当地公布的视同缴费指数表,根据退休时本人的职务、级别、岗位、薪级等因素综合确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视同缴费指数表会根据社平工资物价等情况不定期进行调整,不会一套指数表使用一辈子的。有可能早些年退休计算的视同缴费指数高,现在相对低一些。
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应发工资来核定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平均缴费指数一般也会在1.0以上。
假设平均缴费指数是1.2,一个工龄是35年,一个工龄是32.5年,基础养老金部分会相差2.75%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个人缴费标准进行积累的,每年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计算利息,一般相差不大。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尤其是实施延迟退休以后更为复杂。过去常用的是50岁195个月,51岁190个月,55岁170个月,56岁164个月,60岁139个月,61岁132个月。
如果说个人账户余额相同,退休时间相同,个人账户养老金会完全一样的。
③职业年金计算,跟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样,只不过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要按照投资收益率来确定,跟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一样。
这些年金如果个人账户余额领完了,就不会再有这一部分待遇了,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也是两者不同的地方。
④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等于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当地的过渡性系数×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视同缴费年限指的是2014年10月以前的有关连续工龄,一般就是按照退休时的缴费年限减去实际缴费年限就可以算出。
如果视同缴费年限相差2.5年,视同缴费指数在1.2的情况下,如果当地过渡性系数是1.3%,实际可以领取3.9%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仅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之和,就会相差6.65%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去年各地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也有的地方称之为养老金计发基数,是6606元至12307元之间。
如果按照8000元计算,养老金相差的额度可达到532元。
所以说,工龄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待遇方面,还是起非常大作用的。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