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巴空战一结束,印度在战场上捡到一块霹雳-15导弹的破片,随后赶紧拉上日本做研究,没想到这联合研究很快就给全球军事圈带来了两个爆炸性的新发现。
一开始大家讨论的焦点就是霹雳-15导弹的“反向虚标”问题:官方说这玩意儿能射145公里,结果在战斗中竟然飞到181.5公里,这意思就是霹雳-15的实际水平比他们说得低得多,要猛得多啊!
巴基斯坦空军老弟一说,他们的歼-10CE战机居然在181.5公里外就把目标给干掉了,这个距离比说明书上写的竟然多了整整25%呢!
跟西方那些国家比起来,他们家武器的数据基本都是“天花板”上的数字,喜欢把在梦里才能实现的射程写到说明书上,数字越大就越好像很厉害!
中国这套玩法简直反了过来,把原本有保障的基础性能当作宣传亮点,西方一看这招,居然觉得是在搞“猫腻”,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实际上还有更深的水呢!
这颗导弹可不是简单的玩意,背后有大把讲究,紧接着,第二个研究成果就像一颗巨型火药包,直接捅到了现代空战最关键的问题上。
报告还讲了,霹雳-15E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竟然有个厉害的本事——它能分得清楚哪些是实打实的目标,哪些是虚张声势的假货,这一猛料曝光后,各国的军事专家们都坐不稳了!
大家都晓得,现代战斗机要是一被导弹盯上,那雷达报警器会像泼猴一样狂叫,这下飞行员立马就像喝了烈酒,瞬间想起一招:放箔条搅和一下!
这帮金属丝在天上炸了之后,立马变成一大片金属云,雷达上的信号强度比战斗机还猛。这样一来,对面的飞机就可以在雷达上搞出一堆假目标,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让来袭的导弹眼花缭乱,猜错方向!
这是个标准的求生流程,要是打起来在矮矮的地方,那就麻烦了十倍八倍。印方之前还自豪地说,他们那号称“南亚最牛”的阵风战斗机,居然是在300米甚至200米的超低空被干掉的!
在这高度上,地面就像个超级吵闹的朋友,山头、楼房和各种东西都在发出刺耳的反响,把所谓的“地杂波”搞得一团糟,跟箔条云纠缠在一起,弄得电磁信号像是一锅乱炖,看得人眼花缭乱。
俄罗斯的中程导弹在这方面真是摔了个大跟头,表面上看起来像个“中程杀手”,结果一到实战碰上干扰,命中率就直线下降,最后还被嘲笑成“贵重的烧火棒”!
一枚飞得再高的导弹,如果在关键时刻把目标搞混,那真是徒劳无功。要在最后的雾霭中找到方向,去掉那些虚假的信号,一下子打到真正的目标,才能看出这款空空导弹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
霹雳-15E给出了它的解释,日本的小伙伴们研究表明,这玩意的导引头用的是一种叫有源电子扫瞄阵列雷达(AESA)的高科技装备,能在一堆杂七杂八的干扰中,把战斗机的真实身影鲜明地抓到手里。
这帮高科技玩意儿联手,解释了为啥那个值2.5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到了导弹离它20公里的时候才想起来发个警报,那时候一切都已经迟了。
日本的研究小组差点没被吓出个好歹,这就只是十年前的外贸版技术呀,要是这么算下去,中国自家的霹雳-15估计能飞到200-300公里远呢!
接下来的霹雳-17和霹雳-21,那个聪明劲和抗干扰的本事能牛到啥地步呢?
要是把这些高端型号装上人工智能,那它们就不是随便挑挑选选了,而是真正变成能自己判断和预测的“猎手”了!
这意思就是,像预警机和加油机这样的空战“顶梁柱”,有了这种导弹和数据链的组合,远程精准打击它们就变成现实啦,那个天空区域简直就成了“不安全区”!
日本的专家们其实心里有点慌,并不是因为咱们的导弹数据报少了,而是他们通过这次深度研究,真切体会到中国在高科技武器方面的实力,已经把他们的预想甩得远远的。
可以想象的是,看到中国这套厉害的导弹和作战系统后,很多国家恐怕会暗自咬牙切齿,加紧给自己武器升级了!
但想说新配件就能把技术差距填平,这事儿简直是开玩笑!有个更大的无形“禁飞圈”像座大山,挑战着老百姓心中的疆界和军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