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线电话:
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鲁迅狂怼蒋介石却安然无恙?军统特务道出真相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36 发布日期:2025-08-10 11:23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个问题:一个靠写文章吃饭的书生,天天在报纸上骂当权者,换做今天早就被人给收拾了,可鲁迅这家伙居然活得好好的,这事儿是不是有点邪门?

1933年那会儿,鲁迅写了好几篇文章,把国民党骂得狗血淋头。蒋介石看了那叫一个火大啊,直接下令让军统的人去把鲁迅给做了。可你猜怎么着?执行任务的沈醉带着一帮人在鲁迅家门口蹲了半个月,最后却灰溜溜地撤了。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挺离谱的?

沈醉后来在回忆录里说了实话:“他的后台太硬了!”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里面的门道深着呢。

咱们先说说鲁迅这个人。你别看他平时就是个教书的,写写小说啥的,看起来人畜无害,可这家伙的来头真不小。人家出身绍兴大户人家,从小就不是普通人。

小时候鲁迅看着自己老爹被病痛折磨,那些庸医开的药方都是些没用的玩意儿,姜片啊竹叶啊,纯粹是在糊弄人。这让他下定决心要出国学医,回来救老百姓。

可到了日本留学的时候,他看到了更让人寒心的事儿。祖国被人欺负,老百姓却麻木得要命,甚至看到同胞被砍头都能当热闹看。这下子鲁迅明白了,光治病救不了中国人,得先治心病。于是他丢下医学,拿起笔杆子开始写文章。

回国后的鲁迅可不是什么善茬儿。1927年蒋介石搞“四一二”政变,到处抓人杀人,整个国家都笼罩在白色恐怖里。鲁迅不但到处救人,还写文章骂国民党,甚至直接骂戴笠是“反动头子”。

不过有意思的是,他骂别人都是直来直去,骂蒋介石却拐弯抹角的。

为啥呢?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后来说了,哥哥觉得要是直接骂蒋介石,肯定在国内待不下去,得跑到国外。那样一来,文章就传播不到老百姓那里了,这不是白搭吗?

蒋介石当然知道鲁迅在骂他,1933年实在忍不住了,就派沈醉去干掉鲁迅。沈醉本来对鲁迅也有意见,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就去了。

可在鲁迅家门口蹲守的这半个月里,沈醉看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场面。

鲁迅家里天天有人来拜访,什么人呢?同盟会的老人、光复会的故旧、革命党人,甚至连国民党内部的大佬都经常登门。这让沈醉越想越不对劲,这哪里是个普通的书生啊,简直是个活脱脱的社交达人!

原来鲁迅早在1908年就加入了光复会,虽然这个组织后来没了,可里面的人在各行各业都混得不错。特别是在国民政府里,江浙人占了大头,而绍兴人又是江浙帮里的重要一支。

鲁迅最大的靠山是谁?蔡元培!

这个蔡元培可不是一般人,当时是司法部长兼检察院长,在绍兴会里说话特别管用。1912年蔡元培当教育总长的时候,就听说过鲁迅的大名,直接说“我早就想请他来了”。

鲁迅进了教育部后,蔡元培没少提携他。后来鲁迅混到了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管着博物馆、图书馆这些地方,这背后都有蔡元培的功劳。

更狠的是,1927年鲁迅最困难的时候,蔡元培给了他一个“特约著述员”的闲职。

这活儿有多爽?不用上班,每月拿300块银圆,一拿就是4年多,总共给了鲁迅14700银圆。有了这笔钱,鲁迅不但能买书,还能资助那些革命团体。

除了蔡元培,宋庆龄也是鲁迅的铁杆支持者。她在公开场合多次夸奖鲁迅,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于给鲁迅撑腰啊。

你想想,沈醉看到这些大人物都和鲁迅关系不错,心里能不打鼓吗?要是真把鲁迅给做了,这些人能答应?

更要命的是,鲁迅在教育界的声望那叫一个高。

人家在八所大学当过教授,桃李满天下,在师生中威信很高。再加上曾经在政府部门干过,认识的人多了去了。这要是出了事,指不定要捅多大的篓子。

说起来蒋介石对鲁迅的态度也挺复杂的。一方面想收拾他,另一方面又想拉拢他。国民政府虽然把鲁迅列为通缉犯,可当有人提议直接杀了他时,蒋介石反而犹豫了。甚至还想和鲁迅交个朋友,只是被人家拒绝了。

沈醉在监视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让他佩服的事儿。

鲁迅平时就是教书、写文章,经常熬夜为国家大事操心,这份赤诚之心连沈醉都看不下去了。面对蒋介石的催促,沈醉只能说“鲁迅后台太硬”来搪塞。

最后戴笠亲自下令让他撤退,这场暗杀风波才算结束。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鲁迅病死了,蒋介石还送了个“鲁迅先生千古”的挽联。有人说这说明蒋介石胸襟宽广,被骂了也不记仇。可沈醉的回忆录说出了真相:不是不想杀,是不敢杀。

鲁迅骂人虽然狠,可从来不留把柄。要是没有确凿证据就把这么个名人给杀了,后果连国民党都承受不起。

说到底,鲁迅的“后台”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他多年积累的社会声望、广泛的人脉关系,再加上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算当权者恨得牙痒痒,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事儿给咱们的启发是什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智慧,有人脉,懂得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护自己。鲁迅做到了,所以他能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觉得鲁迅这种做法是聪明还是妥协?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平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新闻动态